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台灣市場大?不如回來賣牛肉麵吧~

看了「台灣市場小,那市場多大才算大?」一篇文章,剛看完沒啥感覺。仔細想想後才發現自己浪費了五分鐘。

我用個簡單仿效一下這一篇的架構:
巷口的醬油很貴,多少才算便宜?

總是有人說:
「隔壁村的醬油比較好,而且又便宜」
「我們的阿婆年紀大,做出的醬油品質差」
「醬油醬油醬醬油」

……類似的觀點流傳太久、重複太多次,以致於「巷口醬油貴」幾乎成為不可質疑的觀點。但話說回來,每次聽到別人說「巷口醬油太鹹」之後,你好奇地追問:「那,醬油要多鹹才夠呢?」卻從來得不到明確答案。

總是有人說,一個村的醬油品質取決於村裡的勞動人口。我舉幾個反例吧:
隔壁村的醬油重600克,售200元。
城裡的醬油重400克,售140元。
我們的醬油1000克,300元。
你覺得呢?我不知道。

我只想當個打醬油的。 

其實大濕你的結論沒錯,因為你的文章根本沒結論

但是還是有一點營養價值的,

大概只比上面那一篇營養一點。

廢話不會錯,只是沒營養罷了。但是的確勾起了我一些想法。裡面提到統一和全家超商,說他們只靠內需,也做的很好。我同意,但這是大家都同意的廢話。那你要不要對王雪紅說,
「你們外銷做不好沒關係,你還能在台灣賣牛肉麵啊!我們內需很夠。」

這是個可行的solution,但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。


我們來提提台灣內需市場,真的很大嗎?

統一超商夠大吧?
王品集團夠大吧?
潤泰集團夠大吧?
義美食品夠大吧?

大不大其實見人見智,如果你待的產業環繞著民生需求,也覺得上述產業做的不錯,那我想對你來說夠大了。
但就像古時候的望族或土豪一樣,大多數環繞民生需求的產業都是早期進入者,早就卡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等需求,口袋鼓鼓後繼續想要怎麼進一步買下這個國家人民的生存權,例如土地之類的。這個情勢在發生什麼巨大的天災人禍之前不可能逆轉。

「好吧,我們活該出生晚」

於是年輕人這麼想,他們想跳脫紅海,開始創新、開發前所未有的需求。但是問題來了,「台灣市場好像有點小,新玩意的早期使用者太少,養不起團隊」。而且就算如預期成長了,上了年紀的投資人們也會說,「你們東西很有趣,但是只做台灣賺不了幾個錢」。於是一個在美國、大陸或許能大放異彩的點子、產品就這樣在台灣胎死腹中。
市場不夠大,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創造出另一個facebook、twitter或paypal。

你說我看到這篇四不像的廢文氣不氣?


廢話,內需一直都在,只是拜託不要再故步自封了

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外銷國家,從香蕉、雨傘到IC,台灣沒有太多資源但是還是能創造許多經濟奇蹟,靠的就是外銷。
內需一定一直都在,但有限,尤其是人口和產能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。舉超商或餐廳來說,一家開了、一家就倒,放眼整個台灣,這樣的平衡大致是成立的。如果以目前的市場自滿,那就.....


「雪紅,趕快收收回台灣賣牛肉麵吧」